娛樂

恐懼源自於_不足?《窒友梅根》拿到 98% 超高評價,為何「鬼娃」是恐怖片代表?

繼去年環球影業曝光當代恐怖大師溫子仁監製的《窒友梅根 M3GAN》預告片段後,其機械式般 AI 鬼娃所跳起的「魔性舞蹈」始終在大家的腦海揮之不去。雖然該作於下週 1 月 13 日才正式在台灣上映,不過爛番茄國外評價已先給出 98%,眾多知名評論家亦給出:「足夠的諷刺幽默、足夠的前衛,角色的塑造十分新鮮,相信會是 2023 年必被提及的反派之一。」

鑒於持續好評盛載,此番 COOL 電影視界便以圍繞「窒友梅根」為延伸,談論電影裡的洋娃娃為什麼總是讓人害怕?

說道恐怖片,通常具體角色皆是以面具殺手、不明生物、惡魔等「生人勿近」的反派形象為主。不過,以上的角色塑造基本上在觀賞後便會被逐漸淡忘,畢竟,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碰見的機率為 99.9%。而若要說哪種特定的「形象」會讓人們難以忘懷?也許同樣有五官、有四肢…以人為形象製作的「洋娃娃」會更讓人產生恐懼心理。

至於「洋娃娃」為什麼是恐怖片代表?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害怕玩偶」,便是其似人非人的形象、皮笑肉不笑的面部表情,已經違背「大腦讀取面部表情」來理解情緒上的功能。知名新聞工作者 Linda Rodriguez McRobbie 表示:「無論我們多麼了解娃娃(可能)不是威脅,但看到一張看起來像人但不是人的臉,都會動搖我們最基本的人類本能。」

雖然人類的進化早已適應洋娃娃這個物體的存在,但從以上說法來看,似乎正是說明著大腦本身仍舊無法適應它們的存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想必大家都曾有過到某些朋友的家裡時,看見他們的床頭櫃或陳列架擺放一排栩栩如生的娃娃,雖然明知道它們不具任何威脅性,但大腦卻在當下傳遞訊息:「這些東西違背自然界生物應該看起來的樣子,它會在半夜突然復活吧?」等一些幻想導致你開始恐懼。

然而就是其以上原因,拍攝恐怖片的導演恰好利用了人們自然對「無生命人形物體」的恐懼心理,便自然造就「洋娃娃」成為恐怖的象徵。從經典的《死亡之夜》、《鬼娃恰吉》、《託陰》、《安娜貝爾》等皆是如此,當然,也包含這次的 AI 鬼娃《窒友梅根》。

大致講完從洋娃娃延伸的心理狀態,說回本次主題,事實上《窒友梅根》作為今年備受注目的恐怖片,影迷也十分好奇「梅根 M3GAN」與安娜貝爾究竟誰勝誰負,不久前團隊接受專便表示兩者在「屬性」上是截然不同的角色,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梅根的殺傷力足以擊敗「鬼娃恰吉」。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梅根、安娜貝爾兩者殺傷力尚有爭端,不過溫子仁和 Jason Blume 事實上亦曾回應過此談論話題:「梅根和安娜貝爾打架這方面,我想因為安娜貝爾是個惡魔,也許她會贏。但也許我們應該拍一部電影,一探究竟誰更強。」此說法便是暗示有朝一日,影迷們或會看見兩者「跨界對打」場面。

《窒友梅根 M3GAN》即將在 1 月 13 日(下週五)正式登陸台灣,感興趣的朋友,務必預留時間前往各大影院觀看這次充滿魔性的 AI 鬼娃。

Bald

Published by
B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