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出生在 2000 年中葉時期 Z 世代的群體,不論是要在這時代找出未來志向或是從中打起一片天,無疑,善用科技網路去尋找出入早已是至今人人必須掌握的技能。除了 Youtuber 等類型的創作性職業,其中最為明顯的也包含駐紮在二級市場的轉售賣家。他們掌握了人脈線和話題性以及稀少性等要領,以高出數倍的價位販售給對產物存有著「覬覦」心態的人們,進而謀取極高的「報酬」。當然,散戶玩家也多少能分一杯羹賺點生活費,儘管沒辦法像前者賺很大,可也說明了一項事-小可賺取零用,大致發家致富。
就好比說來自美國的轉售家 Colin Stangel,最近便勾搭上了貝克漢的小兒子 Cruz Beckham,在自己經營的潮流店鋪指道手中有 Cruz Beckham 著用的 Supreme x Louis Vuitton 連帽外套,大方以 $150,000 美元(折合台幣 $4,197,930 萬)的價格公開販售這件「原味衣服」。
↑ Supreme x Louis Vuitton
image via instagram
不過也許有人會懷疑是仿造品,可從這位轉售家在 Instagram 與眾多名人的「交易」和直接標記 Cruz Beckham 的行為來看,或許真有此事。但顯然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掀起討論的是 Colin Stangel 年紀輕輕就已經學會了如何倚靠人脈和社群媒體賺錢,而他,現年才 15 歲而已…
↑ Colin Stangel
但這次在「潮流社論」裡,並非要講述這些人到底如何崛起,或又照之前模式闡述品牌間的歷史長河,亦者是服裝層面的結構置換。今番,筆者覺得來點特別的題目也不錯,誠如文章開篇所言:「對產物存有著「覬覦」心態的人們,謀取了極高的「報酬」」。這現象事實上不只發生在早就令人習以為常的潮流圈,想不到「賣原味內衣褲」也成了人們致富的手段…筆者不經好奇那買的人到底是「心理變態」還是單純的「個人喜好」?
真正要說賣「原味內衣褲」是何時興起,根據《Independent》指出,這個潮流是因為美國電視系列劇《Orange is the New Black》,因於 2015 年 6 月拍攝拍賣原味內衣褲的橋段後才走入大眾視野,導致越來越多人在現實生活中,真的開始販售自己的貼身衣物。就像是一位和 Sofia Gray 合作的 25 歲女大生 Lady Kitten,便就是在看過這部電視劇開始涉足這項事業,並為客戶提供「客製化」,且買得人還不在少數(幾天不換貼身衣物保留味道等)賺進了 $5,000 美元(折合台幣約近 $150,000 萬)的利潤,還用這筆錢繳清了學費。更告訴《The Sun》:「在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有類似這種不為人知的癖好,可終歸來說他們沒有傷害人,只是癖好而已」。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image via google
不過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有這種戀物癖好的人們,雖開始在社群媒體或拍賣網站尋得,但筆者經到處蒐羅,發現通常這類私密用品並不會公然在知名拍賣網站發出,所以特別去詢問了一下(筆者的朋友:腿之帝王 Ken),原來,只會在 Panty Trust、Sofia Gray 這類的特定用品區才有(當然還有其他的,筆者就不詳細公開名稱了)。而筆者抱著充滿好奇的心態,更到處查閱了一些資料,例如像《Metro》便指出 Panty Trust 賣原味內衣褲的人有上千名,每天均有大概 5,000 名潛在買家正在觀望。
↑ Panty Trust
image Via Panty Trust
其中筆者認為在 Panty Trust 裡最為著名的賣家,應該是一位叫 Crimson 的賣家,自這個流行出現之前,她早就意識到自己有著「喜歡被人簇擁」的想法,但如要主導這些想法勢必得將其轉化為可控制的事業,所以她便決定進軍販售貼身衣物。經過成功的經營,她現在每月可賺得 £ 800 英鎊。但是要能這樣持續獲利,並非是穿上便即可, Crimson 指出:「在這個行業中,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拍照,竭盡所能地在同業中脫癮而出,提供其他同業所沒有的東西。」
↑ 有人連指甲都賣…
imagevia Panty Trust
Crimson 這樣的觀點,套用在另外一位 Panty Trust 賣家 Misssmithxxx 也亦然:「我每周可賺 £500 英鎊,但我每周花費 10 個小時在我賣原味內衣褲的事業上(包括去郵局,包裝物品和回復電子郵件),儘管累,但對我來說,我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除了穿上漂亮的內衣,還可以用有趣的方式完成工作,滿足我,也滿足客戶,何樂不為?」
從他們幾位的說法中,亦讓筆者想起過去「潮流社論析解 OnlyFans」的內容,一名靠類似產業還清了信用卡債的 Gwen 創作者便曾表示:「我喜歡在家工作,當我自己的老闆,坦白說我在這個人生階段能用我喜歡的曝光方式賺取收入,感到非常幸運」道理是同樣的。
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的記憶,都是先來自家庭<經歷過的成長影響<完成個性上的塑形,最終形成判定事物的思考,往後反應一個人的做事風格組成。而從上述各項類的變因中,也會培養出一個人對單品的喜好甚是癡迷。好比說你喜歡「打籃球」,從小看著 Michael Jordan 締造無數的傳奇事蹟,自然會對商家出品承載這位偉人歷史經典的單品:Air Jordan,而瘋狂。這不光是可能建立在自小因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直到長大持存於心中的一種記憶回味,另外在「情有獨鍾」的心態中,對於為完成蒐羅全系列的人,更會在無意間形塑了「購買上癮」。
↑ Michael Jordan
imagevia google
這如果放在「購買原味內衣褲」的人身上,好似也能用這番的論點說明,筆者記得過去於 dailyhunt 的一篇「為什麼會想買原味內衣褲」的專訪中,便就有詢問一位有戀物癖傾向的人士:「為何你會買原味內衣褲」?印象中這位擁有此個偏好化名為 Woody 的人士曾言:「小時候,因為我對他人的生活感到好奇,便造就了我對某些貼身物品的著迷(內衣褲),但老實說我也只是喜愛上面的氣味,也很喜歡這些東西的外觀,所以情不自禁會對內衣褲做出幻想,直到我 20 幾歲有經濟能力的時候,就開始持續會買這些東西,當然這是在不侵害、不影響他人的條件中,去滿足我的內心慾望與購物快感,目前買過最貴的原味內褲是 £ 550 英鎊」。
image via WIKICOMMONS
其實市面上有類似想法的人,實際上不在少數,各位可以去 Google 一輪便會知道,甚至在我們的朋友之中也有這類的存在,但礙於社會風俗觀瞻,可能不會在大家面前呈現真正的自己,通常會是與較為親密的友人交流才會「敞開心房」。也拿筆者的交友圈來說,筆者有認識一位名叫「Ken」的朋友,他什麼不愛就特別喜歡「腿」,就連看片的方向也是這類型,愛到在朋友群當中都給他了「腿之帝王」的外號。而有一天筆者有機會跟他單獨在喝下午茶時,突然無聊想詢問這位友人為何會對這部位「著迷」?
經過交流後才發現原來是在成長過程中,第一次交往的女朋友腿特別細長,造就成為的「特殊癖好」。當然不只他,筆者的每位朋友都有特別喜歡的部位:胸、眼等等,經過談話都是與從小經歷有關。所以如果事實是如此,那麼要說他們是「怪人」也許太過偏激,只要向 Woody 那般的說法「在不侵害、不影響他人的條件中」將其單純視為「個人喜好」看待,就像是你喜歡的「穿衣癖好」那般如此正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