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 Dunk & SB Dunk 近期的發展,就算各位並非核心玩家也應見識到「人氣錢途」了-既有規律,又有嶄新的理解詮釋。建立在此個解讀,這系列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猛攻之勢,無疑不光品牌有強大的歷史基礎與讓人驚嘆的設計能力,更巧妙通過「名人著用」這類的話題性,塑造出超越水平熱度之外的全員凝聚力,更不用說經由這無法預見的信息,配合大眾傳媒時時刻刻營造出的流行風潮,製造出各種令人驚嘆的幻夢,躺於水面仰往潮流星空之中。
image via_Nike
很快到了 2021 年,Nike 繼續把流行的語段擺在上述這種文化內核的具體鞋款,除了繼續原有的進行式,品牌亦開出「Nike By You」的客製清單,滿足鞋迷搶不到爆款的期望,結果呈現出超出期望的流行意指,就連玩家定製的仿 OG 的 iD 款於 Ebay 也賣上了近萬元台幣的價格。
image via_ebay
不過要論深思熟慮這番成功操作,其實也向消費者透露出其中的隱形含意-就算非聯名款,這也是目前最火的存在。可因應最近「Nike By You」的流行分節點,在眾多名人提供更為龐大的上腳世界觀引發粉絲好評時,潮流界的箇中巧處-藤原浩,卻被「狠狠打了臉」,因為他曾言看過很多人玩 NikeiD,沒有雙好看,現在又自行於 Instagram 玩 Dunk 基礎色彩變化。今番,於潮流社論裡便來與讀者們一同討論包含此個層面的有趣話題。
image via_藤原浩
藤原浩:「我看過很多人玩 iD 款,但從沒見過好看的」
大約在 2017 年時,潮流教父藤原浩和設計師 Jeff Staple 在 Sole DXB 談論會探討的流行設立,以自身長年在相關領域的觀點為出發,講述該項產業的寬度變化。其中就有聊到關於「iD 客製化」的話題,藤原浩便指道:「我看過很多人玩 Nike iD,但從來沒見過好看的,雖然可以自訂義,但為何你不乾脆買雙好白鞋」?
這句話脫出口,可能從單薄的片面意思來看會引起大家的反彈:「你藤原浩設計就是好鞋嗎,不就是加個閃電」?
image via_youtube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各位也許可以站在客觀的角度去思考不同解讀,在品牌所公開出來的設計限制下,你不能大刀闊斧的去自定義,而且在此期間或也會產生內心想要某款的原因素狀況,可能會打造出四不像的鞋款,那就並非是你真正的美感設計。從這個方向來看,其實藤原浩並非說大家的設計不能呈現檯面,而是終歸下來不如存一筆錢買雙你真正心儀的既有款式來的實際,才不會因由自我設計關係造成穿搭災難,所以這番言論並不代表沒在潮流圈混或沒美感意識的人不能夠參與。
image via_Nike
筆者絕不認為藤原浩的言語就是「聖經」,因為每個人在認知上沒有絕對,從另個方向來講述,在 Virgil Abloh 以及 UNION 等品牌於社群媒體大肆擴展其定義的作品呈現之前,「Nike By You」這種提供 iD 客製的方向一直以來本質都是好的,不僅給予了適當的創作機會,也能讓人在色塊組成的部分啟發出別於聯名款之外的獨一無二美感意識,走出 By You 的專屬設計。
Jeff Staple :「每個人穿的都一樣,我覺得那樣很土」
在這「聯名制霸」的年代,不用明述大家應也心有戚戚焉。但這種流行語境可能各位也早已習慣了,一雙鞋經話題行銷的加持下便會成為潮流人爭相緊追目標的常態。拿 OFF-White、fragment design 等品牌與品牌接軌的行為,都是先聯名製造話題再釋出平價版本,在一定距離下製造無窮無盡的範圍討論。這種有系統的輪迴,也跟著傳媒時時刻刻營造出永不停歇的流行風潮有關。
image via_sneaker
可潮流同質性長久下來,也讓設計師 Jeff Staple 指出:「如果房間裡所有人都穿著一些限量款球鞋,我不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 OFF-White、每個人 YEEZY,我現在覺得那些東西很土」。
image via_weibo
以全新的視角去探索這種「聚合語言」的關係,在表面層趨勢的催化下,雖然個人能依照不同搭配交融出別具特色的穿搭效果,但當一窩蜂的喊搶,似乎也呈現出「抹滅個人的選物方向」。在某種程度而言於許多人眼中,話題款式掩蓋了整體穿搭強調出來的不同趣味,因為當第一是先評價「當紅單品的名諱」的狀態時,而不是談論其「內核創意所在」,似乎就已經成立了趨勢造成的「結果」。
激起慾望的是名而不是物,賣的不是夢想而是意義
雖然說這種商業性本源,促成蜂擁而至的結果已是眾所皆知的秘密,但根本上可以用一句話做概括-激起慾望的是名而不是物,賣的不是夢想而是意義。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麼,這個時代所脫口而出的「喜愛」,是否僅是建立在所謂創意背後的「名稱」?
image via_SPICE
跟各位分享筆者最近從一本關乎流行的書裡對品牌做解讀,還記得作者是拿 Comme des Garçons 做為舉例:大家都認為川久保玲是改變風尚的破壞主義者,並說明 CDG 服裝產生出的破綻、勾裂、貧瘠效果,與時裝原強調曲線的審美基準背道而馳,可這些形容卻如此的表面,並無指出她究竟破壞了什麼?或想創造什麼?提供更具全面的解讀。
image via_comdes
如果我們換回時下最火的設計師如藤原浩、Yoon Ahn 等人,聯合品牌並推的 Dunk 或 SB Dunk,不斷的從「語意」所衍生出來的話題構成系統,大家是認真探討其所的「隱含價值」(意義),還是純粹的「流行符號」(名號)呢?這問題筆者留給大家自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