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棒球賽事「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擊敗日本首次奪冠,隊長陳傑憲成為關鍵人物。他在比賽中轟出三分全壘打,並以高達六成以上的打擊率獲選為大會MVP。在擊球後,他用手勢框住胸前,象徵應該寫著「國名」的位置,但台灣隊球衣上並未標註國名。陳傑憲表示,他的行為意在表達「我們來自台灣,並以此為榮」,此舉在台灣引發廣泛共鳴。日本媒體也大篇幅報導,並引起討論。
由於國際體育組織的規定,台灣多數參賽名稱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無法以「台灣」名義出賽。這一現象始於1979年「名古屋決議」,該協議因中國「一個中國」政策壓力,將台灣的國際體育名稱改為「中華台北」,並固定使用此名稱至今。台灣球員對此限制感到不滿,而陳傑憲的行為象徵對這種現狀的抗議,獲得許多台灣民眾的支持與讚許。
陳傑憲在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中,以傑出的表現帶領台灣奪得首座冠軍。他在對日本的決賽中,擊出關鍵的三分全壘打,隨後以雙手框住胸前,指向球衣應有國名的位置,象徵性地表達「我們來自台灣」的驕傲。由於台灣隊球衣上沒有標示國名,他的動作意在彰顯對這種國際限制的不滿,這一舉動在台灣引發廣泛共鳴,受到民眾的讚賞。
名古屋決議中說了什麼?
名古屋決議是1979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和中國之間協商的結果,規範了台灣在國際體育場合的名稱及代表權限。該決議規定台灣需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義參賽,放棄使用「中華民國」名稱及相關國旗和國歌。同時,台灣必須以IOC指定的會旗和會歌取代本國象徵,作為參與奧運會和其他國際賽事的條件。此決議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起實施,影響至今。
超過60%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是的,根據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23年的調查,超過60%的台灣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這數字反映了台灣身份認同的逐漸增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人的認同感持續上升,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同時是「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比例則逐年下降。這趨勢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歷史、文化、政治環境以及中國對台灣的壓力。
日本人怎麼看
日本對於台灣超過60%人口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現象,主要持觀察與中立的態度。由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的複雜性,日本官方通常避免在台灣與中國的身份認同問題上表態,並以維持穩定的日中台關係為首要考量。然而,部分日本媒體和學術界對台灣身份認同的增強表示理解,並認為這與台灣民主化進程和國際局勢相關。對於台灣的身份認同議題,日本社會普遍以關注與尊重為主,但官方立場仍聚焦於和平與穩定的區域發展。